
【面膜步驟】一次了解敷面膜時間、頻率、步驟與使用方法!每次敷面膜都是一種享受!
敷面膜是許多愛美女性每週必備的護膚步驟之一,但看似簡單的敷面膜其實有許多小細節需要注意,如果方式不對,可能適得其反。本篇將為妳詳細介紹正確的面膜使用方法,全面解答「面膜敷多久?多久敷一次?面膜敷完要洗臉嗎?」等等,以及面膜在護膚步驟中與常見疑問。透過這份面膜步驟全攻略,妳將學會從前置準備到後續保養的完整流程,建立適合自己的面膜習慣,讓每一次敷面膜見效又享受。
敷面膜前需要怎麼做?
Photo from iStock
在開始敷面膜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可讓面膜效果加倍。以下是敷面膜前不可忽略的步驟:
- 徹底清潔:先徹底卸下彩妝和防曬,再用溫和的潔面乳洗臉,確保毛孔中的油脂污垢被清潔乾淨。若敷面膜前沒有徹底清潔,精華不但無法深入滲透,還可能混合殘留污垢堵塞毛孔,造成粉刺痘痘。
- 適度去角質:在肌膚狀況許可時,可於敷面膜前進行溫和去角質,去除老廢角質以免阻擋精華滲透。但要注意一週最多1 - 2次即可,若皮膚敏感或有發炎痘痘時不建議此步驟,以免過度刺激。
- 評估膚況並選擇面膜:敷面膜前先觀察當天皮膚狀態,再選擇合適的面膜產品。若肌膚正處於敏感泛紅、有傷口或大範圍冒痘的情況,建議暫緩敷面膜或選擇具舒緩修護作用的面膜,以免雪上加霜。確認膚況穩定後,再依當下需求挑選對症的面膜類型(如保濕、美白、控油淨膚等),才能事半功倍。
敷面膜步驟詳解
Photo from iStock
片狀面膜
片狀面膜使用方便、效果顯著。先徹底清潔臉部並擦上化妝水,再從額頭開始貼合面膜,調整好五官位置後靜待即可。敷完後從下往上輕輕取下,並按摩臉部促進精華吸收,不需要再洗臉,最後擦上乳液或面霜鎖住水分即可。
睡眠面膜
睡眠面膜適合夜間密集保濕修護,清潔並完成日常基礎保養後,塗抹適量睡眠面膜於臉上(避開眼唇),待形成薄膜後即可安心入睡。隔天早上使用溫和潔面產品洗去殘留物,再進行日常護膚程序即可。注意塗抹時厚度適中,避免過厚阻礙肌膚呼吸。
泥狀面膜
泥狀面膜擅長深層清潔,適合油性或混合肌膚使用。潔面後,均勻塗抹適量泥膜,厚度以遮蓋膚色為佳,敷約5 - 15分鐘至微乾即可,用溫水充分洗淨,並搭配濕潤毛巾輕柔擦拭。敷後肌膚較乾燥,需立即進行保濕護膚步驟。
撕拉面膜
撕拉面膜可有效清除黑頭和老廢角質。建議洗臉後先以熱毛巾或溫水打開毛孔,將面膜均勻塗抹於需清潔部位,待完全乾透後,從邊緣輕柔地由下往上撕除,避免快速拉扯傷害肌膚。取下面膜後,以清水或濕潤棉片清潔殘留物,立即塗抹化妝水及保濕產品鎮定肌膚。
面膜敷多久?不同面膜與膚質的建議時間
Photo from iStock
每款面膜都有建議的敷用時間,並非敷越久越好。以下針對不同面膜類型和膚質給出建議的敷用時間範圍:
- 片狀面膜:建議每次敷約10 - 15分鐘即可,最多不超過20分鐘。時間到了就取下,不要抱著「多敷會更滋潤」的心態拖延。尤其不要帶著片狀面膜入睡,如果妳的皮膚比較敏感脆弱,可以將敷面膜時間縮短至10分鐘以內,減少肌膚負擔。敷的過程中若面膜邊緣開始發乾,就差不多是時候取下了。切忌讓面膜乾在臉上。
- 泥狀/塗抹式面膜:依產品配方不同,建議敷約5 - 15分鐘不等。一般泥膜開始半乾時(顏色變淺、觸摸不黏手)即可洗掉。不要等到整片泥膜乾到龜裂,否則容易使肌膚過度乾燥敏感。有的深層清潔泥膜含有酸類等成分,可能建議敷更短時間即可,或遵從產品說明。
- 睡眠面膜:睡眠面膜屬於免洗型,通常是敷著過夜讓其長時間作用。使用時在夜間保養最後一步塗上一層薄薄的睡眠面膜後直接睡覺,敷約6 - 8小時(整晚)即可,隔天早上起床再按照日常程序洗臉清潔掉。需要注意的是,睡眠面膜塗抹不宜太厚,避免整晚黏膩不適或蹭得到處都是。
依膚質調整時間
- 敏感肌或薄皮膚質,建議無論何種面膜都比一般建議時間再縮短幾分鐘,並觀察皮膚反應,確保不會刺激。
- 乾性肌膚在使用高保濕片狀面膜時,可敷滿15分鐘以獲得足夠滋潤;但使用清潔泥膜時則更要從短時間開始(例如5分鐘)試起,以免過度乾燥。
- 油性肌膚敷保濕面膜時同樣遵循15分鐘左右原則,切勿認為「多敷一會兒多吸點油」而讓清潔面膜乾到龜裂,那只會讓肌膚水油失衡。
面膜敷完要洗臉嗎?
Photo from iStock
「面膜敷完要不要洗臉?」是許多人都有的疑問。其實,是否需要清洗取決於面膜的種類和配方,不同類型面膜的處理方式並不相同:
- 片狀面膜:一般來說,敷完片狀面膜不需要再洗臉。面膜中的精華本身就是營養,取下面膜後應充分按摩或輕拍臉部,讓殘留的精華被皮膚吸收即可。如果敷完覺得臉上精華很多,可靜待幾分鐘讓皮膚吸收大部分養分後,再以化妝水沾濕的化妝棉輕輕擦拭臉部即可。不建議用潔面乳再次清洗,否則剛吸收的養分又被洗掉了。等精華差不多吸收後,就按照平常護膚步驟擦上後續的乳液或面霜鎖水即可。
- 泥狀面膜/撕拉面膜:這兩類面膜敷完後一定要將臉洗乾淨或擦拭乾淨。泥膜屬清洗型面膜,若有泥狀物殘留在皮膚上會堵塞毛孔,所以務必用清水徹底沖洗乾淨。撕拉面膜在撕下面膜後,臉上常會殘留一些膜屑或黏膠,也需要用清水或濕棉片擦淨,確保皮膚上不留殘渣。
- 睡眠面膜:睡眠面膜敷好後可以直接帶著它上床睡覺,讓面膜整晚發揮效用,不用馬上洗,等隔天早上按照日常洗臉步驟將其洗掉即可。如果晚上敷著睡覺時覺得臉有點黏,剛提到可以先等約15分鐘,讓睡眠面膜稍微乾爽成膜,再上床休息,就比較不會沾枕頭。
護膚步驟中的面膜流程指南
面膜在護膚步驟中的順序取決於面膜類型,但原則上面膜是屬於加強步驟,應插入在基礎清潔之後、密集滋養或保濕之前。簡單來說,先清潔 → 再面膜 → 後續保養。以下提供完整護膚流程的示範,讓妳了解面膜前後到底該用甚麼產品:
- 一般夜間保養 + 片狀面膜:晚上卸妝潔面後,先擦拭化妝水為肌膚補水並軟化角質層,再敷上片狀面膜約15分鐘。取下面膜後,再依膚況塗抹適量的乳液或面霜,將剛才面膜注入的養分水分鎖在肌膚內。如果是睡前護膚,乳液/面霜之後就完成了;如果是白天敷面膜(例如上妝前急救),則後續還需要塗抹防曬乳液,保護肌膚。
- 深層清潔泥膜:若使用泥狀清潔面膜,一般會安排在洗臉後、後續保養之前。正確順序為:卸妝→潔面→(可先擦化妝水打底)→敷泥膜→沖洗→再次化妝水保濕→精華→乳液/面霜。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在泡澡時敷片狀面膜,因為高濕度環境會讓紙膜無法貼服,精華液也難以滲透進肌膚。泥膜洗淨後一定要記得迅速補水保濕,後續可敷片鎮定保濕面膜或直接進行精華、乳液等保養步驟,避免清潔後的肌膚因缺水而緊繃。
- 睡眠面膜的使用:睡眠面膜通常在夜間保養的最後一步,在完成卸妝→洗臉→化妝水→精華液→乳液/乳霜等步驟後,取代面霜或疊加一層睡眠面膜在臉上。它會在表面形成一層透明薄膜,將前面所有保養品的滋潤鎖住,同時提供額外的修護成分整晚作用。擦完睡眠面膜後就不用再加任何產品,也不需要敷貼片式面膜。隔天早上起床正常洗臉,把夜間的睡眠面膜洗掉即可,後續再進行白天的護膚流程(如化妝水、乳液、防曬等)。
面膜多久敷一次?各膚質頻率建議
關於面膜多久敷一次才適合,需要根據個人膚質和使用的面膜種類來決定。但一般來說,每週2 - 3次是一個安全適中的頻率。以下提供各種膚質的建議敷面頻率參考:
- 油性肌膚:油肌皮脂分泌旺盛,毛孔容易堵塞。建議每週使用1次清潔型泥膜,幫助去除多餘油脂和黑頭粉刺;再搭配每週1次保濕舒緩類面膜,在補水的同時調節油脂分泌。如此一來,一週大約敷面膜2次左右即可。不要每天敷,否則會導致皮膚負擔過重。
- 乾性肌膚:乾燥肌需要大量補水和油分滋養。建議每週敷2 - 3次高保濕類片狀面膜,或每週改用1 - 2次睡眠面膜過夜,給肌膚密集潤澤。在氣候乾冷的季節,乾肌甚至可以每兩天敷一次溫和保濕的面膜來對抗乾燥。但要注意,如果面膜精華非常濃稠厚重,不宜太頻繁使用,以免營養過剩長出脂肪粒。敷完保濕面膜也務必鎖水,乾肌特別需要在面膜後塗抹乳霜封住水分。
- 敏感肌膚:敏感肌角質層較薄,不宜過度頻繁敷面膜。建議每週1 - 2次即可,而且要選擇成分單純溫和、無酒精香精的舒緩型面膜。在肌膚出現紅腫、刺痛或處於過敏不穩定時,應暫停一切面膜,先專注基礎保濕讓皮膚修復屏障。
- 混合肌膚:混合肌T區偏油、兩頰偏乾,可採用分區護理的方式靈活調配。一週可進行1次T區清潔泥膜,針對額頭鼻子出油部位深層淨化;同週搭配1 - 2次U區保濕面膜,照顧兩頰與嘴周容易乾燥的部位。如果某週T區特別油光,可以增加一次清潔面膜;反之若膚況穩定則減少頻率。混合肌也可以使用多重面膜法:同一時間在不同區域敷不同功效的面膜,例如T區敷淨膚泥膜、兩頰敷補水凝膠面膜,同步解決不同需求。但一次不建議敷超過兩種,以免皮膚無法負荷。
常見誤區與問題
敷面膜時有一些常見誤區需要避免,同時也有不少姐妹關心的問題。以下整理了幾個常見錯誤以及重點 Q&A 解答:
常見誤區
- 誤區1:未徹底清潔就直接敷面膜。 正確做法是先卸妝洗臉後再敷。若帶著髒污敷面膜,精華混合了污垢反而會堵塞毛孔,引發粉刺痘痘。
- 誤區2:面膜敷越久越補,敷到乾掉效果更好。 事實上,15 - 20分鐘就是敷臉的最佳時長,超時反而可能讓面膜開始吸走肌膚水分或刺激皮膚。
- 誤區3:每天敷面膜皮膚會變超好。 保養要適度,並非天天敷就能急速變美。太頻繁反而讓角質層受損或營養過剩,導致敏感生痘。一週2-3次的規律敷面膜,讓皮膚有休息調適時間才是良策。
- 誤區4:敷完面膜等於做完保養,可不擦其他保養品。 面膜只是週期性加強,不能取代每日保養。如果敷完不擦乳液鎖水,水分一樣留不住;用了清潔面膜不補濕,皮膚照樣乾粗。所以後續保養一步都不能少。
常見問題:
敷面膜時覺得刺痛正常嗎?應該馬上拿下嗎?
少數面膜在敷上臉時可能有微微刺刺的感覺,尤其是乾性或敏感肌在極度缺水時,敷含酸類或精華成分多的面膜可能會有刺痛感。皮膚非常乾燥時,角質屏障功能受損,容易對外來物產生刺激。如果感到強烈的灼熱刺痛或出現紅腫,應立即停止敷用,提前將面膜取下並以清水沖洗,以免造成刺激傷害。刺痛可能表示此產品不適合妳當下的膚況,應優先修復皮膚屏障,再嘗試其他功能性面膜。
面膜需要放冰箱冷藏後再敷嗎?
將面膜冰鎮後敷臉會有涼爽舒緩的感覺,夏天使用特別消暑,冷溫也能暫時收斂毛孔、鎮靜肌膚,所以很多人喜歡把片狀面膜放冰雪櫃。適度冷藏面膜確實可以延長保鮮、提升敷感,但不是必須這樣做。如果妳想冰敷,請注意只可冷藏(約5-10°C),不可冷凍,溫度太低可能讓面膜精華成分變質失效。另外,冬天或寒冷環境下直接敷很冰的面膜,可能讓皮膚不適應導致發紅,這種情況下就不建議冰敷。
可以一邊洗澡一邊敷面膜嗎?
片狀面膜不適合在泡熱水澡時使用。浴室的溫度和濕度都很高,水汽會影響面膜貼合,精華液反而不容易滲透進皮膚。而泥狀或乳霜狀面膜則可以在洗澡時使用,藉由沐浴的蒸氣幫助軟化角質、打開毛孔,同時不必擔心面膜貼不住。但要注意,不要敷睡眠面膜進浴室,因為那些需要長時間停留,應該在完成所有保養程序最後一步使用。
可以連續敷兩片或兩種面膜嗎?
皮膚在一段時間內能吸收的養分有限,接連敷兩片可能造成養分過度反而不利於肌膚,因此不建議一次敷兩種面膜,以免皮膚沒有足夠時間吸收作用。
不同類型面膜比較表
下面將幾種常見面膜類型的重要差異整理在表格中,方便妳快速比較各類面膜的特點與使用方式:
面膜類型 | 主要功效與特點 | 使用時機與方法 | 建議敷用時間 | 敷後處理方式 |
片狀面膜 | 富含精華液,集中保養。功效多元,如補水、美白、舒緩等,可快速為肌膚補充養分與水分。適合大多數膚質,依配方選擇對應功效。 | 一般在清潔、化妝水後使用。全臉緊密貼妥後靜待,避免眼唇。 | 約10 - 15分鐘,最多20分鐘。勿等待紙膜乾硬才取下,以防倒吸水分。 | 免洗。取下後按摩殘留精華至吸收即可。或可用化妝水濕棉擦掉多餘黏膩感,不要再以潔面產品清洗。隨後依照日常步驟擦乳液/面霜鎖水即可。 |
泥狀面膜 (泥膜) | 具深層清潔作用,能吸附毛孔髒污和多餘油脂,預防粉刺生成。適合油性、混合肌及有黑頭困擾者;乾性肌可偶爾使用溫和泥膜。 | 清潔後使用。可於洗澡時或剛洗完澡毛孔打開時敷效果更佳。以指腹或刷具取適量,均勻塗抹全臉(避開眼周、唇周和眉毛髮際)。塗抹厚度以遮蓋膚色為準,避免太薄難以撕除或起效。 | 視配方約5 - 15分鐘不等。當泥膜開始變乾、顏色變淺且觸感微微發緊時即可洗掉。不要等到泥膜完全乾裂,以免過度乾燥刺激。 | 需清洗。用溫水充分沖洗乾淨,確保無殘留泥狀物,以免堵塞毛孔。洗淨後以毛巾輕壓吸乾水分,立即進行化妝水、精華、乳液等保濕步驟,舒緩補水,防止肌膚乾燥。 |
睡眠面膜 | 凝膠或乳霜狀,設計為免洗式長效保養。主要功效是夜間密集修護與保濕鎖水,在皮膚表層形成保護膜,一整夜持續滋潤。適合乾性或捱夜疲憊肌膚,或想簡化晚間步驟時使用。 | 夜間護膚最後一步使用。完成所有保養後,取適量睡眠面膜均勻塗抹全臉至稍有厚度。避開眼周,如產品說明可替代晚霜則可不先上面霜,敷好後直接就寢即可。 | 整晚(約6-8小時)。睡前塗後可先等10-15分鐘,讓面膜略乾成膜再上床,以免沾枕頭。次日早晨起床後按平常清潔步驟洗臉即可卸除。 | 免當下清洗。敷著過夜讓肌膚吸收,隔天早上溫水洗臉帶走殘留即可。之後按照日間保養程序護膚,不需要另外的特殊步驟。 |
撕拉面膜 | 塗抹後會在臉上凝固成膜,乾透後從邊緣撕下來,可拔除黑頭粉刺、帶走老廢角質和細小毛孔雜質。常見於清潔鼻膜或淨膚面膜,但可能刺激毛孔。適合油性、毛孔粗大者不頻繁地使用,敏感肌慎用。 | 使用前可先用熱毛巾敷臉或洗熱水澡以打開毛孔。洗淨臉並擦乾後,將撕拉面膜均勻塗抹在需要的部位(如鼻頭T區或全臉,依產品指示),避開眉毛、髮際和眼唇周圍。塗層不要過薄,否則不易整片撕下。 | 約15 - 20分鐘,一定要等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撕除。可輕觸確認不黏手且緊貼皮膚即表示乾了。撕除時從邊緣慢慢揭起,盡量由下往上撕,可減少對皮膚拉扯傷害。如果感到非常疼痛或難以撕下,可能是塗太薄或時間不夠,可再等一會或用水洗掉。 | 撕下面膜後,臉上若殘留少許碎片或黏膠,可用溫水沖洗或以化妝水濕潤的棉片輕輕擦拭乾淨。之後一定要使用保濕產品鎮定肌膚,舒緩因撕除造成的刺激。撕拉後建議再用冷毛巾輕壓收縮毛孔。 |
Text: TopBeauty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