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斷捨離的成功法則 將家居收納得更整齊 令生活更精緻美好!
Photo from pinterest
三分法
三分法就是將一個區域的物品分成大、中、小三個種類,以廚房為例,大分類便是將食材、器具與餐具分開,食材部分再以冷藏、冷凍、蔬果中分類區分,這樣的方式不只可以讓思緒變得清晰,日後要尋找物品時也能有個遵循的原則。
Photo from pinterest
七、五、一法則
七、五、一法則是依照「總量管理原則」的邏輯訂定,首先要將看不見的收納(如:衣櫃、抽屜)內的物品減少至總量的七成,而看得見的收納(如:玻璃櫃)為了美觀上的限量,必須減至所有物品的五成,一成則是將展示型的空間(如:玄關)的物品以畫龍點睛的方式陳列,這樣不管是屋子內的哪個地方,都能擁有整齊且不失生活感的樣貌。
Photo from pinterest
一出一進法則
一出一進法則最適合套用在服飾類的收納,只要想要買一件衣服,便要淘汰掉衣櫥裡的其中一件同種類的單品,這樣不只能避免浪費,更能讓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購物習慣。
Photo from pinterest
決定物品的固定位置
用完東西直接放著不擺回原位,這種習慣很容易讓房間變得凌亂不堪。想改善這個問題,就要先決定物品固定擺放的位置,整理起來就輕鬆多了。
Photo from pinterest
一個動作法則
簡單來說就是任何方式的收納都必須在至多兩個動作內完成,像是每天必須取用的化妝用品,應放在一手就拿到的地方,而不是置放在高高的層架上。
Photo from pinterest
收納時保留充足空間
將收納空間塞滿滿,除了很難把入面的東西拿出來外,整理時也容易混亂。想收納空間永遠保持整齊,就要留下充足的空間,令你更方便取出物件和放得整齊。
Photo from pinterest
Text: TopBeauty Editorial
更多相關文章
將廢物當作寶?一堆雜物不捨得丟可能患上「囤積症」6招斷捨離還你輕鬆人生!
15 Dec 2020
「這個不願意丟、那個不捨得捐」這樣的場景是否很熟悉呢?在東方人的傳統思維中,普遍認為節約是一種智慧,不浪費是一種美德,但如果家中一直存放著許多用不到的舊東西,甚至不時從外面搜羅一些別人眼中所謂的垃圾當作寶貝,也許你已經患上「囤積症」!
Photo from Pinterest
如何評估自己患上「囤積症」?
在這個物質氾濫的年代,愈來愈多人患上「囤積症」,單單在美國就有高達600萬人有囤積的行為,因此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把「囤積症」定義成精神疾病,患者通常符合幾個特點:
- 迷戀破銅爛鐵,不值錢/無意義的東西也要收藏
- 因為囤積症徹底影響生活品質
- 若丟棄囤積物,內心會感到痛苦
- 囤積習慣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工作等生活範疇
Photo from Pinterest
6招實行「斷捨離」改善囤積症
1. 教育自己
自己都不願意踏出第一步,別人該如何幫你?若果真的有心做出改善,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了解囤積習慣的因由,認識囤積行為背後的情緒,才能更加有效地對症下藥。
Photo from Pinterest
2. 別一來就急著丟東西
大部分患有囤積症的人士,都不認為那是一種病,要是一開始就急著用硬碰硬的方式快速清空雜物,說不定會讓患者產生反感,甚至變本加厲,記得要循序漸經,給予耐心。
Photo from Pinterest
3. 停止強化囤積行為
囤積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當然也不可能一夜之間滅甩這個習慣。首先,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停止火上加油,假設媽媽有囤碗碟的行為,就不要再添置新的餐具。
Photo from Pinterest
4. 小小的進步大大的感恩
陪伴身邊的人面對囤積症需要很大的耐心,畢竟這個是多年以來的習慣,無論是心理層面上或者是行為層面上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甚至幾個月。所以,千萬別吝嗇讚美,儘管只是斷捨離一個碗碟都非常值得慶祝和鼓勵。
Photo from Pinterest
5. 尋求專業的協助
要清理一個彷似堆填區的空間,其實非常耗費心力。若果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依然不見起色,不妨考慮尋求專業的居家清潔團隊幫手,請專業人士出手來個大掃除!
Photo from Pinterest
6. 讓囤積症患者自己丟掉
有人幫手效果當然事半功倍,但是每次依賴他人未必是一件好事。因此,要令患者培養成自己獨立做出決定的思維,否則今天幫他打掃乾淨,過幾日又可能會打回原形。斷捨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智慧,減少不必要的東西,人人都能擁有乾淨的生活空間。
Text: TopBeauty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