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3】5000元消費券4月開始發放 善用補貼理財儲蓄脫離月光族!
《財政預算案2023》宣佈將繼續派電子消費券$5000元,另外派糖措施有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延長、提供電費補貼等等,以下為大家整合這幾項措施內容,以及一些理財方法,讓大家好好善用這些補貼吧!
Photo from Pinterest
財政預算案2023:5000元消費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佈將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發放總額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消費券將分兩期發放,最快今年4月發放首3000元消費券給通過去年計劃的登記資料人士,餘額會與新符合資格人士一起在今年年中發放。而透過不同入境計劃在港居住及來港升學的合資格人士,將獲發總額一半,即合共$2500的消費券,與去年的安排一樣。
Photo from Pinterest
財政預算案2023:寬減稅項
陳茂波表示2022/23課稅年度會寬減100%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6,000,預計全港有190萬名納稅人受惠,另外也會寬減100%利得稅,上限$6,000。差餉方面將寬減2023/24年度的首兩季差餉,住宅物業以每戶每季1000元為上限。
Photo from Pinterest
財政預算案2023:公共交通費用及電費補貼
陳茂波指將會延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臨時特別措施至今年10月底,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一的補貼,每月500元為上限。另外又會為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現行向此等戶口提供每月50元的電費紓緩金計劃,將延長至2025年年底。
Photo from Pinterest
消費券投資理財方法
政府推出的$5000元消費券和一些補貼計劃相信能夠幫輕一班月光族,大家可以趁這個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例如:631法則、「50/30/20」儲錢法則、333理財法則、100法則等,在商户推出更多優惠或想到如何運用這些款項前,不妨先考慮將這些「補貼」儲起,最後甚至可以利用它們作長遠投資,早日脫離月光族!
Photo from Pinterest
Text:TopBeauty Editorial
更多相關文章
【女生理財】孩子是養老保障?退休人士5大錯誤想法 做好財務規劃 讓退休生活有保障
16 Feb 2023
大多數香港人傳統的觀念,結婚生仔,等到仔女大了就靠他們養,不用憂愁晚年的生活,所以就算沒有太多積蓄防老也不要緊,因為孩子將來大了會照顧他們。事實上這個思想大錯特錯,現實是非常殘酷的,有正確的退休觀念和退休規劃才是正道,以下是退休人士最後悔的5大想法,糾正這些思維,更好的規劃退休生活,別讓自己晚景淒涼!
Photo from Pinterest
錯誤想法1. 以為孩子是養老保障
我們的傳統觀念是,仔女大了應當盡孝回報父母,但也要睇清楚現實,隨著物價不斷膨脹,年輕人壓力愈來愈大,如果父母過度依賴仔女,將會造成他們沉重財務負擔,甚至引發家庭矛盾。所以,不應將仔女當成養老保障,自己要盡早做好退休財務規劃,讓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Photo from Pinterest
錯誤想法2. 覺得愈早退休愈好
提早退休是每個人的夢想,但早退休一定意味著美好生活的開始嗎?不一定!以生命周期來看,退休前工作期可視為財富累積期,退休後是清償期,如果提早退休,就是將財富累積期縮短,清償期變長,簡單來說,就是賺錢的時間變少了,花錢的時間增加了,這將需要更多的退休積蓄,增加退休後的財務壓力。所以,愈早退休不一定生活就更好,財務危機也不容忽視。不想提早退休造成財務危機的話,就要做好退休規劃,保證有足夠資金支撐整個退休生活,再考慮提早退休。
Photo from Pinterest
錯誤想法3. 以為有退休金已足夠
雖然政府退休金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但不能完全依賴退休金,畢竟退休金有限,只能保證正常生活,但要想想,當人老了難免會有病痛,醫療費用也是一筆大支出,如果你沒有積蓄,只靠退休金生活的話,是不能夠支撐整個退休生活。所以,在有能力賺錢時要有儲蓄,才能對未來有保障。
Photo from Pinterest
錯誤想法4. 覺得退休很遠,中年後才開始計劃
很多人都認為要趁年輕去玩,到了中年才開始做退休準備和購買醫療保障。其實,到了中年才買醫療保險的成本會更高,並且無法享受複利帶來的效果,甚至可能因為身體狀況不如年輕時健康,而有可能被保險公司拒保。
Photo from Pinterest
錯誤想法5. 認為定存已經足夠
無可否認,定期存款比起其他投資產品固然較穩定,但換來的代價是利率較低。如果將大部分退休金單一放在定存戶口,有可能導致存的錢不足以支付未來高昂的生活成本。建議根據自己的人生階段和承受能力做適當的資產配置,可以投資股票、基金,以早期增值、晚期保值進行投資理財。
Text:TopBeauty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