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忙裝到出神入化?Z世代職場求生術「Taskmasking」,埋頭苦幹只是為了演給主管看?

裝忙裝到出神入化?Z世代職場求生術「Taskmasking」,埋頭苦幹只是為了演給主管看?

Office
By June Huang on 22 Apr 2025
Digital Editor june.huang@poplady-mag.com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裡面,不同世代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老一輩可能習慣加班加點,用時間證明自己的付出。但是,Z世代(Gen Z)好像發展出了一套更「聰明」的職場求生技能——「Taskmasking」。這個詞可能還沒那麼普及,但它描繪的現象在年輕一代的職場文化裡面悄悄滋長:他們看起來好像有很多事情要做,電腦螢幕不斷地切換視窗,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但實際上,他們可能只是在那裡「裝忙」。這種「埋頭苦幹」的姿態,真的是為了做給主管看?「Taskmasking」又是Z世代在職場打拼的獨門絕技嗎?

目錄 + 快速連結

「Taskmasking」解構:營造忙碌假象的藝術

「Taskmasking」的核心概念,可以理解為透過營造很忙的假象來應付工作壓力Photo from Gemini

「Taskmasking」的核心概念,可以理解為透過營造很忙的假象來應付工作壓力、爭取更多彈性時間,甚至於是掩飾實際工作效率不夠高。這件事情不是單純的偷懶,而是在特定職場環境下的一種應對策略。Z世代在數位時代長大,他們習慣了multitasking(多工處理),也很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傳統用工時長短來衡量工作投入程度的標準,在他們眼中可能已經過時而且沒效率。所以,他們可能會在工作時間裡面穿插個人事務、學些新東西,或者處理一些不是緊急但是看起來很重要的「任務」,這樣來維持一種「我很忙」的感覺。

上班時間長就等於夠勤奮?

有些公司文化仍然覺得「上班時間長就等於夠勤奮」Photo from pexels

這種現象的出現,背後可能牽涉很多原因。首先,有些公司文化仍然覺得「上班時間長就等於夠勤奮」,這樣無形中逼使年輕員工需要透過表面的忙碌來迎合這種期望,即使他們可能在更短時間內高效地完成了實際工作。

「裝忙」背後:多重原因錯綜複雜

許多Z世代年輕人是在疫情期間踏入社會,正好習慣了遠距離工作Photo from Gemini

更值得注意的是,許多Z世代年輕人是在疫情期間踏入社會,正好習慣了遠距離工作。但是,有高達七成的雇主希望未來恢復固定辦公室的模式,也就是員工們必須回到辦公室上班。對於許多Z世代來說,這將是他們第一次在一週的大部分工作時間裡待在真正的辦公室。他們需要重新學習社交技巧、記住辦公室禮儀,或許最重要的是,學習在工作日的每一刻都「看起來很有成效」。在這種動盪之下,為了適應這種轉變,並在不熟悉的辦公室環境中生存下去,「Taskmasking」也可能成為他們應對壓力的手段之一。再者,職場競爭這麼激烈,年輕人可能都希望透過展現忙碌的姿態,來提高自己在同事和主管眼中的「價值感」。

不是Z世代的錯?企業文化責無旁貸

如果公司只看員工的上班時間,而忽略他們的工作成果和效率,那麼員工自然會傾向將精力放在如何「看起來很忙」上面Photo from Gemini

然而,將「Taskmasking」完全歸咎於Z世代「耍小聰明」也不公平。企業的管理方式和文化氛圍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公司只看員工的上班時間,而忽略他們的工作成果和效率,那麼員工自然會傾向將精力放在如何「看起來很忙」上面,而不是真真正正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缺乏清晰的目標設定、不清不楚的責任劃分,以及太多形式主義的程序,都可能導致員工將時間花費在無謂的「表面功夫」上面。

「裝忙」是求生絕技?

在一些強調工時和表面功夫的職場環境裡面,這可能是一種保護自己、爭取空間的方法Photo from Gemini

那麼,「Taskmasking」真的是Z世代的職場求生技能?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的。在一些強調工時和表面功夫的職場環境裡面,這可能是一種保護自己、爭取空間的方法。然而,長遠來看,這種策略的弊端都很明顯。虛假的忙碌始終都不會帶來真正的成就感和職業發展,反而可能導致工作效率低下、錯失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一旦這種「裝」被識破,可能會對個人的職業聲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

擺脫「裝忙」迷思,共創高效未來

這更像是特定職場環境下,年輕一代和傳統工作模式碰撞之後產生的一種特殊現象Photo from Gemini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將「Taskmasking」看成是Z世代的「原罪」。這更像是特定職場環境下,年輕一代和傳統工作模式碰撞之後產生的一種特殊現象。企業需要反思他們的管理方式和績效評估體系,從單純的工時考核轉向更加注重工作成果和效率的評估。同時,也需要營造一個更加開放、信任和彈性的工作環境,讓年輕員工可以在高效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私人時間。

「Taskmasking」不是長遠之計

與其花心思去「演戲」,不如將精力投入到提升專業技能、積極溝通協作Photo from Gemini

對於Z世代來說,「Taskmasking」可能在短期內應付一些職場壓力,但真正的職場生存之道,始終還是要回歸到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展現真實的工作價值。與其花心思去「演戲」,不如將精力投入到提升專業技能、積極溝通協作、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面。只有這樣,才能在職場裡面真正站穩腳跟,贏得尊重和認可。

「Taskmasking」的出現,是Z世代在特定職場環境下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它背後反映了年輕一代對於工作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轉變,以及部分企業管理模式的不足。我們不能簡單地評判這種行為的對錯,更應該深入探討它產生的根源,並且思考如何透過更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更健康的工作文化,引導年輕一代將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工作裡面,實現個人和企業的共同成長。埋頭苦幹不應該只是為了演給主管看,而是真真正正地創造價值,實現自我。

Text:TopBeauty Editorial

Photo Source:Gemini、pexels

【看更多OL專屬最新美容時尚資訊】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topbeauty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TopBeauty HK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