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型+逃避型戀人:當你想要更多親密感,另一半卻不斷抽離?愛情科學告訴你,對方只是害怕受傷。

焦慮型+逃避型戀人:當你想要更多親密感,另一半卻不斷抽離?愛情科學告訴你,對方只是害怕受傷。

Love Relationship
By christinelai on 25 Jun 2019

「你今日唔覆我message,你係咪唔愛我喇?」、「你好煩,我好大壓力。」相信這種說話,你和我都說過聽過,但這些說話背後,卻透露了我們的戀愛行為人格。無數的吵架爭執、冷戰和不信任,其實不是單純的「淡了」或者「不愛了」,若果我們想要好好地處理關係,以更加成熟的自己和對方走下去,不如嘗試以依附理論來解構自己吧!

# 3種戀愛人格

Photo from Pinterest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由英國心理學家John Bowlby提出,而世界上的戀人們,大概可以劃分成為3種戀愛人格,每種人格對於關係中我們展現的信任和自信心都有所影響,而成為哪一種人格,深受童年長大的環境影響。

世界人口中,大約50%的人是安全感型(Securely Attached),其餘的則是焦慮型(Anxious)和逃避型(Avoidant),而這種愛情的心理學,或許能夠讓你更理解自己和另一半在關係之中的行為和行為成因。

安全感型(Securely Attached) 

安全感型有過正面、被好好看顧和穩定的童年,長大後投入關係,也期望會被正面地看待。

Photo from Pinterest

幸運的他們能夠在關係中坦誠地說出自己的需要,而且具有豐富的同理心和仁慈心,即使在遇到焦慮型戀人的抓狂狀態,他們也普遍有更多耐性正面地安撫和面對。

而因為安全感型人本身有足夠的自信心,對於逃避型戀人的冷淡或抽離,也不會過分焦慮和想太多。

# 焦慮型(Anxious)

這種戀人有可能在童年時,被不太敏感或者情感上不支持親密的父母養大,而他們自童年便開始有一丁點的「信任危機」,不過這並非他們心腸不好,只是他們較為敏感和缺乏安全感。

Photo from Pinterest

而焦慮型戀人在一段關係中,經常會有「不被欣賞和不夠被愛」的念頭,需要額外的溫柔、耐性、身體接觸和親密感,才能夠說服他們「這是一段可行的關係」。 最常見的焦慮型行為,包括在沒有得到伴侶回應(口頭上說我愛你而沒有得到相應回應、傳送了簡訊但是對方沒什麼反應甚至已讀不回)之後會開始質疑對方,焦慮型戀人也傾向不信任別人,比較多疑,甚至會要求伴侶交出電話通訊紀錄。

# 逃避型(Avoidant)

逃避型戀人可算是最讓人挫敗的一種伴侶,他們也是最常被誤解成為自大、漠視別人需要和自私的一群。

Photo from Pinterest

他們遇上責任或者熱情的另一半時,往往會顯示出一種冷冰冰的態度。不過這是源於他們心底的恐懼,其實他們不是不關心,而是害怕受傷。逃避型戀人有機會在童年或者較為年輕的時候,在毫無防備之下,被親密的人背叛或傷害過,久而久之他們披上厚厚的斗篷保護自己。 因為沒有「可靠的親密關係」經驗,他們不懂的回應別人的愛。

# 焦慮型+逃避型最出事,但也是最常見的配搭

焦慮型和逃避型戀人這種配搭其實很常見,他們走在一起,往往爭執連連,但又難以分開。 焦慮型戀人傾向灌以無限熱情和熱度在關係裡面,也要求另一半給予相同程度的熱度;可是,逃避型戀人卻無法提供相等熱度,也會因為焦慮型戀人的行為而感到壓力,甚至會指責對方「神經質」和「要求太高」。逃避型戀人因為壓力而越來越抽離,變得冷漠,也讓焦慮型戀人越來越不安或者感到貶低。

Photo from Pinterest

在處理逃避型戀人的時候,焦慮型戀人要記得對方其實是一個「覺得情感上的脆弱是可怕的事」的人,也要記得對方表達愛的方法與自己不同,有時候,對方需要較多的私人空間看看書,而不是埋首在電話裡頭說愛你。

而逃避型戀人在面對焦慮型戀人的熱情和關切時,不妨放下心防,畢竟戀愛本身就是一件親密感和脆弱感交織的感性事,難得遇上一個喜歡的伴侶,一起一定有原因。若二人能夠先了解自己的「類型」和心底的不安和恐懼,好好溝通,互相讓步調整,其實也不是那麼困難。

【看更多OL專屬最新美容時尚資訊】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topbeauty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TopBeauty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