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仁醫】TVB無綫台慶劇又用醫療劇救收視 歷來多套醫療劇你最愛哪一套?
TVB無綫台慶劇《星空下的仁醫》將於10月18日播出,劇集未播出已經引來不少回響,一來演員陣容強勁,鄭嘉穎及鍾嘉欣回巢演出,二來超認真的製作及以大家就熟悉醫療劇為主題,自然令人十分期待。TVB歷年來製作多部有關醫療劇多不勝數,而且更有不少深入民心,今日就和大家盤點一下6套經典醫療主題劇集吧!
Photo from TVB
《妙手仁心》系列
講起TVB大熱醫療劇的始祖,不得不提經典劇《妙手仁心》。這套劇分別有三輯,分別在1998年、2000年及2005年,每輯都成為當年茶餘飯後話題之一,而當時的男主角程至美也在現今的醫療劇集中出現。故事除了講醫生分秒必爭救人外,也說出醫生也會有能醫不自醫的時候,真實反映現實醫療人員的心境。
Photo from TVB
《On Call 36小時》系列
相信大家只會記得劇中的主題曲:「情人們一呼一吸相愛到底.....」 這句,可以算是當年超級洗腦歌曲!演員方面就有馬國明、羅子溢(前名:羅仲謙)、黃智雯及楊怡等小生花旦擔演,所以令劇集十分有睇頭。而續集更加入及吳啟華、朱千雪及岑麗香,令劇集看起來變成具魅力。而續集更是46週年台慶劇,可以說是相當重視劇集之一。
Photo from TVB
故事講述公立醫院各醫科部門的忙碌日常,當中更有不少緊張急救及手術場面。劇集播出後收視一直高企,內容緊張之餘,更用了真實的醫療設備及場景,絕對值得再一次回味!
Photo from TVB
《仁心解碼》系列
在2011年播放的《仁心解碼》由方中信及徐子珊主演,講述精神科的高立仁及警員莫敏兒,二人合力查案之餘,更將前所未見的精神病案件逐一呈現在螢幕前。由於同《妙手仁心》互相比較下,所以演員及故事上都稍為遜色,而且更出現角色混亂的情況。
Photo from TVB
《跳躍生命線》
劇中有不少救急扶危的大場面,加上有高大的馬德鐘、女神張曦雯及劉佩玥主演下,令整套劇更養眼。而這套劇是TVB 51周年台慶劇之一,在《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8》獲得多個獎項,包括「最佳劇集」及「最受歡迎電視歌曲」獎項,而馬德鐘也憑「麥在田」一角獲得「最佳男主角」。
Photo from TVB
《白色強人》
這套也是卡士強勁醫療劇之一,播出後更好評如潮,更被譽為最有心思的作品,加上劇中的主角顏值演技在線之餘,連一眾配角都十分好戲,劇集主要探討醫療改革問題,劇情緊湊無悶場,當年也引起一陣追劇潮。另外,《白色強人》在《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9》中馬國明獲得「最佳男主角」,同時獲得「最佳劇集」獎。
Text:TopBeauty Editorial
更多相關文章
【星空下的仁醫】鄭嘉穎鍾嘉欣回巢夥拍台慶劇 飾演情侶盼擦出新火花
今年TVB無綫首部台慶劇《星空下的仁醫》將於10月18日晚上9時30播映,由兩大視帝鄭嘉穎、馬國明、鍾嘉欣、羅子溢及周家怡等主演,只是講卡士已經夠吸引,加上今次故事背景以兒童醫院做主題,相信比過往的醫療劇會更吸引,配合仿如實景的醫療設備廠景,令人十分期待此劇!
Photo from chungkayanlinda@IG
鍾嘉欣300萬片酬接拍
自從2018年鍾嘉欣再度懷孕後,加上與TVB完約後幾乎絕跡劇集上,今次以自由身的身分接拍《星空下的仁醫》,傳聞今次回巢拍劇,有指片酬高達300萬元,如果以全劇長30集計算,大概每集約10萬元。同時她會飾演獨立果斷的兒科醫生,將會與鄭嘉穎發展感情線,相信視覺上新鮮感十足。
Photo from chungkayanlinda@IG
兩大視帝合作有睇頭
《星空下的仁醫》故事講述20年前一宗手術令兒科專科實習醫生馬國明及鄭嘉穎關係決裂,20年後他們分別是頂尖醫院的兒科顧問醫生及二線醫院的醫生,因為一次手術再次碰頭。加上今次是鄭嘉穎離巢三年後首部作品兩大視帝合體演戲,還要飾演TVB最受歡迎的醫療類的電視劇,劇味已經令人萬分期待。
Photo from kayeechau@IG
首次以兒童醫院為題材
過往TVB有不少以醫生為題的電視劇,包括《妙手仁心》、《白色強人》及《天涯俠醫》等,所以今次首度以兒科為題材,劇中不少大人和小朋友之的關係,將患有不同疾病的病童的感情情節呈現在螢幕上。
Photo from kayeechau@IG
逼真場景設計
說起近年醫生劇,幕後製作團隊一點也不馬虎,當中大家一定記得是在《白色強人》的「明城北醫院」,醫院外景定必是深圳大梅沙的「萬科中心」,齋講設計已經很有時尚感,原來也被評為世界十大建築師之一,可以說是大有來頭。而今次《星空下的仁醫》的「安妮醫院」及其他場景得到專業醫生團隊協助下,劇中的手術及急救場景逼真度很高,就好像入了真的醫院一樣,大家一定要拭目以待吧!
Photo from kayeechau@IG
Photo from kayeechau@IG
Text:TopBeauty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