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膚乾燥保濕全攻略】保濕不等於補水?了解保濕原理,改善缺水肌膚,告別乾燥!
現代女性常面對皮膚乾燥的困擾,尤其30-40歲的上班族,在冷氣環境與繁忙生活下容易出現肌膚缺水問題。皮膚乾燥如何改善?今日將從分辨乾性與缺水肌膚,到保濕原理、護膚步驟、生活調理等各方面的知識,幫助您為臉部皮膚做好保濕工作,告別乾燥不適
保養效果不佳?先了解您的膚質!
保養效果不佳,可能是因為「膚質與保養品不匹配」。要養出好膚質,關鍵在於「根據膚質選擇護膚品」。首先您需要了解自己的膚質。現在提供兩種判斷膚質的方法:
方法一:洗臉測試法
步驟一:溫和清潔。 使用溫和潔面乳清潔臉部,去除污垢。
步驟二:暫不塗抹保養品,等待30-60分鐘。 洗臉後,不要塗抹任何保養品,讓皮膚自然狀態呈現。
步驟三:觀察肌膚變化。 根據洗臉後的肌膚感受,判斷您的膚質:
結果:
整臉緊繃、乾燥、脫皮, 屬於乾性膚質。
T字部位出油,兩頰乾燥, 屬於混合性膚質。
臉出油,毛孔粗大, 屬於油性膚質。
泛紅、刺痛、過敏, 屬於敏感性膚質。
方法二:吸油紙測試法
步驟一:清潔臉部,自然出油1小時。 清潔臉部後,等待1小時,讓皮膚自然分泌油脂。
步驟二:吸油紙按壓額頭、鼻子、臉頰、下巴,觀察油脂分佈。 使用吸油紙輕輕按壓臉部各部位,觀察吸油紙上的油脂量,判斷您的膚質:
結果:
無明顯油脂, 屬於乾性膚質。
T區有油光,兩頰乾燥, 屬於混合性膚質。
各部位明顯油脂分泌, 屬於油性膚質。
泛紅、刺癢, 屬於敏感性膚質。
乾性皮膚 vs. 缺水皮膚:如何分辨?
首先要了解「乾性肌膚」和「缺水肌膚」其實是兩回事。乾性皮膚是一種類型的膚質,特徵是先天皮脂分泌偏少,缺乏足夠的油脂來滋潤皮表。因此乾性肌膚的人常年皮膚都較乾燥粗糙,幾乎不出油,毛孔細小不明顯。如果您發現自己的T字部位幾乎不出油、洗臉後全臉很快緊繃乾澀,那麼很可能就是乾性膚質。在這種情況下,皮膚缺乏「油分」是主要問題。 缺水皮膚則指一種暫時性的膚況,重點在於皮膚水分不足。任何膚質(乾性、油性、混合性)都可能因內外因素導致皮膚底層缺水,出現乾燥症狀。缺水肌膚通常看起來暗沈沒有光澤,彈性變差,細紋(特別是眼周細紋)變得明顯,甚至可能伴隨出油不平衡的現象。
簡單的判斷方法是「捏皮膚測試」:輕捏臉頰肌膚後鬆開,若皮膚不能迅速恢復平滑、出現細小皺褶,代表缺水狀態。
乾性肌膚缺的是油,屬於先天膚質;而缺水肌膚少的是水分,屬於後天膚況。當皮膚緊繃乾癢時,可能是因為本身就是乾性膚質,也可能只是近期皮膚缺水。值得注意的是,兩者可以同時存在:乾性肌膚如果保養不當,皮脂屏障薄弱,更容易發生缺水,使乾燥問題雪上加霜。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根據膚質選擇護膚品
乾性膚質
特徵: 乾燥脫皮,缺乏油脂,水分流失快,膚質粗糙。
保養品: 高效保濕產品,例如含有玻尿酸、神經醯胺、乳木果油等成分,以強化皮膚屏障,鎖住水分。
油性膚質
特徵: 出油、毛孔粗大,T字部位明顯,易長粉刺痘痘。
保養品: 控油產品,例如含有茶樹精油、水楊酸等成分,以調理皮脂分泌。
混合性膚質
特徵: T字部位出油,兩頰乾燥,易受環境影響。
清潔: 選擇溫和潔面產品。
T區保養: 使用控油配方的輕盈保養品,例如含有水楊酸、茶樹精油等成分,以調節油脂分泌。
兩頰保養: 使用高效保濕乳液或精華,例如含有玻尿酸、神經醯胺等成分,以維持肌膚水分平衡。
額外保養: 每週1次溫和去角質。
敏感性膚質
特徵: 對外界刺激敏感,易泛紅、刺痛、發癢。
保養品: 選擇成分單純、無香精、無酒精、無防腐劑的溫和護膚品,可選擇低敏感、醫學美容品牌。成分方面,可選擇含有蘆薈、積雪草、燕麥萃取、神經醯胺等成分,以修復皮膚屏障。
清潔: 使用溫水洗臉,減少去角質頻率。
新產品: 使用新產品前,先進行局部測試(耳後或手臂內側)。
日常保養: 搭配抗氧化成分,例如維生素E、綠茶萃取。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保濕與鎖水
很多人會將「保濕」與「補水」混為一談,但保濕並不只是拍點化妝水這麼簡單,而是包含「補水」與「鎖水」兩個步驟。
補水:指提供肌膚所需的水分,提高角質層的含水量
鎖水:在皮膚表面形成屏障,幫助將水分留在角質層內,不讓水分流失。
如果只補水不鎖水,水分很快蒸發掉,等於白忙一場。因此保濕的最後一步一定要做好鎖水,才能真正讓皮膚喝飽水。
很多人會將「保濕」與「補水」混為一談,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保養重點,也各有對應的方法與產品。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乾性與缺水肌的早晚護膚步驟
針對乾燥肌膚,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提供保濕功能為主。現在就來分享早晚不同的護膚步驟,幫助您建立有效的日常保養習慣。早上側重於補水和防護,夜間則側重修復和深度滋養。
早上護膚步驟
溫和清潔: 使用溫和潔面乳洗去夜間分泌的油脂及汗水,為肌膚喚醒清新的狀態。乾性肌膚若晨間不太出油,可僅用清水輕洗,避免過度清潔。
保濕化妝水: 潔面後立即使用保濕型化妝水(爽膚水)。可將化妝水倒在手上輕拍全臉,為角質層迅速補水並柔軟角質。乾性肌膚建議選擇滋潤型化妝水,含有如玻尿酸、甘油等成分;如果是缺水的油性肌,可選擇清爽型化妝水於T區,兩頰用保濕型,以平衡水油。
保濕精華液: 接著塗抹保濕精華。早上可使用含抗氧化成分的精華先打底,例如維生素C、紅茶多酚或煙醯胺,幫助抵禦白天環境傷害;隨後再上一層玻尿酸或維他命B5保濕精華,為肌膚注入水分並提升潤澤度。精華以少量多次、輕輕按摩至吸收為佳。
保濕乳液/面霜: 在精華之後,根據膚質選擇乳液或面霜進行鎖水。乾性皮膚可用滋潤的面霜全面加強油脂保護,缺水肌膚則選質地輕柔的乳液即可。
防曬隔離: 最後且非常重要的是擦上防曬霜(SPF)。紫外線不僅會造成老化,更會破壞皮膚屏障使水分流失。選擇保濕型防曬乳液,能在防禦UV的同時提供額外滋潤。每天出門前務必塗抹足量防曬,保護白天的肌膚水分不受陽光侵害。
早間保養的重點在於補水並強化防禦。充足的滋潤能讓肌膚整天保持水潤有彈性,上妝也更服貼;而防曬隔離則避免外界環境(陽光、污染)對皮膚造成進一步的乾燥傷害。
晚上護膚步驟
卸妝: 若有化妝或塗抹防曬,晚上第一步請用卸妝油、卸妝乳等卸妝產品徹底清除彩妝和防曬殘留。這能防止毛孔堵塞,讓後續保養品更好發揮作用。
潔面: 使用溫和洗面乳洗去皮膚上一天的污垢、汗水和多餘皮脂。洗後用柔軟毛巾輕壓臉部吸乾水分,切勿用力摩擦以免刺激乾燥肌膚。
化妝水: 再次使用保濕化妝水為角質補水打底。可將化妝水充分濕潤化妝棉,輕拭全臉以二次清潔並補充水分,鎮靜一整天受刺激的皮膚。接著可疊擦一至兩次,以確保角質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
修護精華液: 晚間是皮膚自我修復的黃金時段,可使用修護型精華加強保養。例如含神經酰胺、胜肽、膠原蛋白或植物精華的產品,有助於修復屏障、促進膠原增生。如果有抗老需求,可酌情使用維他命A醇(視黃醇)或果酸類精華,但乾性及敏感肌使用這類強效成分需特別注意濃度與頻率,以免加重乾燥脫皮。缺水嚴重時,建議優先選擇單純保濕或舒緩精華,待肌膚穩定後再引入進階產品。
晚霜或睡眠面膜: 最後,以滋養型晚霜收尾夜間保養。挑選富含油脂和修護成分的面霜,像乳木果油霜、神經酰胺霜等,厚敷一層在臉上鎖住先前所有保養精華。乾性肌可在面霜後加幾滴植物油(如玫瑰果油)混合,加強補油鎖水效果。或每週幾晚改用晚安凍膜(睡眠面膜)取代晚霜,隔天起床肌膚會特別柔軟水嫩。
夜間保養重點是修復與深層滋養。透過晚上的密集保養,增強皮膚屏障的再生力,彌補日間流失的水分與油分。堅持早晚分工的保養程序,長期下來即可改善缺水狀況,重現健康潤澤的膚質。
皮膚乾燥的成因
了解皮膚為何乾燥,有助於我們對症下藥。乾燥的成因大致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內在因素包括遺傳膚質和生理老化。有些人天生皮脂腺較不活躍,屬於乾性膚質,皮膚天生缺油;還有一部分人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減慢,皮脂分泌量下降,自我修復功能轉弱,因而皮膚保水力下降。
外在因素: 生活環境和護膚習慣是造成皮膚缺水的主因。常見的外在誘因有:
- 乾冷的氣候、秋冬季節的低濕度、強風,以及長時間處在冷氣冷氣環境中加速表皮水分蒸發。
- 過度的日曬傷害皮膚屏障,使角質細胞受損。
- 清潔過頻或使用強力清潔品(如高鹼性皂、去油洗面乳)會把皮脂膜洗得一乾二淨。
- 適度去除老廢角質有助於吸收,但太頻繁或使用過強的去角質產品(例如高濃度酸類、磨砂膏),會損傷角質層健康部分。一般建議一週去角質1-2次為上限,敏感或極乾肌膚甚至可減少為每兩週一次,避免角質層變薄。
- 使用刺激性成分(如酒精、收斂水)、高濃度美白淡斑產品、頻繁醫美治療(雷射、果酸換膚)等,都可能暫時削弱皮膚屏障,導致水分流失增加。
總之,乾燥往往不是單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找出可能的成因並加以避免,是改善皮膚乾燥的第一步。
舒緩乾燥引起的敏感不適
皮膚乾燥往往伴隨敏感症狀:例如在洗臉或擦保養品時有刺痛灼熱感、平時皮膚緊繃發癢、稍微換季就泛紅脫皮等。這是因為當角質層缺水又缺油時,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外界刺激物更容易滲入,引發炎症反應。以下是幾個舒緩乾燥敏感的小貼士:
- 如果皮膚已經出現刺痛紅腫,停用含酒精、果酸、水楊酸、維A酸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此時應該暫停使用。讓皮膚休養幾天,專注保濕修護,待屏障修復後再慢慢恢復原本的保養計畫。
- 當乾燥引起皮膚奇癢難耐時,千萬不要用手抓,以免抓破皮膚導致感染或色素沉澱。可以嘗試冷敷來減少癢感和刺痛感。具體方法是用乾淨的毛巾浸冰涼的純水(或冰鎮過的生理食鹽水),輕敷在刺癢部位5-10分鐘。對於臨時緩解因乾燥引起的紅腫熱癢非常有效。
- 在乾燥敏感期,護膚品的選擇要特別謹慎。建議使用標示敏感肌適用的產品,成分簡單溫和,無香精酒精、防腐劑溫和,例如醫美保養品牌或婴幼兒也適用的保濕乳霜。成分方面,可選擇含有泛醇(維生素B5)、積雪草(CICA)、燕麥醯胺、甘草酸等舒緩抗炎物質的產品,這些成分能幫助減輕皮膚發炎反應,促進修復。同時持續使用高濃度神經醯胺乳霜,每日早晚厚塗於臉頰等脆弱區域,以強化皮膚的鎖水屏障。
從辨識乾性或缺水膚質入手,針對性地補水與鎖水,選擇適合的保養品並建立良好護膚步驟,再配合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敏感時的適當處理,皮膚乾燥如何改善再也不是難題。持之以恆地照顧您的肌膚,您也能擁有水嫩透亮、潤澤健康的臉龐,徹底告別乾燥困擾,展現自信光采!
Text: TopBeauty Editorial